
细胞ELISPOT检测
1.培养板的预处理:在24孔培养板内加0.5ml 0.2%戊er醛,37℃,4h,弃掉板中的处理液,用PBS洗涤3次,每次3min;
2.抗原包被:将适量抗原溶于包被缓冲液中,每孔加入0.5ml,4℃过夜,PBS-T洗涤3次,每次3min;
3.制备细胞悬液:将待测已致敏小鼠处死,取出pi脏,置于加有Hanks液的平皿内,用钝头直角9号zhu射器针头破少许脾被膜后,赶出细胞,用毛细吸管轻轻吹散细胞团后,将悬液通过250目尼龙网,取滤液,1000r/min离心5min,Hanks液洗涤3次,计数细胞后,用1640液重新悬浮细胞,配成所需浓度;
4.往各孔中加入0.5ml含不同浓度(104-106/ml)的细胞悬液,置37℃,5%CO2条件下孵育2-4h,弃掉培养液,PBS-T洗涤3次,每次3min;
5.往各孔中加入0.5ml生物素化抗ti(Bio-Ab)(2μg/ml),37℃孵育1h或4℃过夜,弃掉液体,PBS-T洗涤3次,每次3min;
6.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的亲合素(Avi-HRP)(2μg/ml),37℃孵育30min,弃掉液体,PBS-T洗涤3次,每次3min;
7.配制明胶-底物液:在37℃水浴中,将2.5mlTMB溶液(4mg/ml jia醇溶液)滴加入7.5ml10%明胶溶液(用pH5.0磷酸钠-柠檬酸缓冲液配制)边加边搅,溶液呈白色,加入14μl 3% H202;
8.显色与计数:将培养板底冰浴,每孔加入0.6ml明胶-底物液,约3min,混合液凝固,将培养板取出,置室温5min,将板倒置,用肉眼和低倍放大镜计数所显示出的颜色的斑点。





细胞转染实验
目的
学习和掌握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的主要方法——脂质体介导的转染。了解外源基因进入的一般性方法,观测外源蛋白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为染色准备实验材料。
实验原理
上图所示是脂质体介导转染的示意图,它显示了外源质粒进入细胞的一般过程。
外源基因进入细胞主要有四种方法:法、磷酸钙法和脂质体介导法和病毒介导法。法是在细胞上短时间暂时性的穿孔让外源质粒进入;磷酸钙法和脂质体法是利用不同的载体物质携带质粒通过直接穿膜或者膜融合的方法使得外源基因进入细胞;病毒法是利用包装了外源基因的病毒细胞的方法使得其进入细胞。但是由于法和磷酸钙法的实验条件控制较严、难度较大;病毒法的前期准备较复杂、而且可能对于细胞有较大影响;所以现在对于很多普通细胞系,一般的瞬时转染方法多采用脂质体法。
利用脂质体转染法重要的就是防止其毒性,因此脂质体与质粒的比例,细胞密度以及转染的时间长短和培养基中的含量都是影响转染效率的重要问题,通过实验摸索的合适转染条件对于效率的提高有巨大的作用。
Q:如何避免中沉淀物的出现?
A:首先要注意正确的解冻步骤,而且溶解过程中一定要每隔一段时间均匀而缓慢的摇动。我们已经发现在下列情况下沉淀物可能增加,使用中应该尽量避免:
(1)热灭活;
(2)在 37℃ 下培养;
(3)反复冻融;
(4)γ 射线照射;
(5)长期储存在 2-8℃;
(6)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
Q:如何去除中的沉淀?
A:如想去除这些絮状沉淀物,可以将分装到无菌离心管中,以 400g 离心,上清液即可直接加入到培养基 内一起过滤。
注意:不要以过滤的方式去除这些絮状沉淀物,因为这可能阻塞滤膜。
